Real-time dynamic
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在其年度報告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論斷:
有關一切的最大的重新想象就是人們使用移動設備和傳感器上傳海量可以尋找和分享的數據,事物之間的即時分享/通訊有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安全。同時,更多的數據和更高的透明度,將帶來更多模式和復雜性,未來數據/形態驅動的問題解決方式初步崛起。
互聯技術已經革新了諸如銷售、通信、支付等多個行業,而現在,最保守的醫療領域在技術的沖擊下也開始發生巨變。各類創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優化就診流程、便捷掛號、快捷支付、醫患社區/醫患遠程便捷溝通、患者社區、遠程醫療、慢病管理。而國內最熱的無疑是8月份融資5000萬美元的春雨醫生、9月份融資7000萬美元的丁香園以及10月份融資1億美元的掛號網。
資本無疑是最為敏銳的。今年上半年,Rock Health對143家數字醫療公司的調研發現,互聯網醫療領域今年以來的融資額已達24億美元,遠超2013年全年19億美元金額,而這一數字也較2007年的2.4億美元翻了近10倍。
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投融資數據庫統計,2013-2014近兩年國內互聯網醫療創業投資事件66起,關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投資機構共58家,投資機構活躍次數總計91次,披露融資額5.8億美元。
國內互聯網巨頭BAT、360、小米也都瞄準醫療健康產業,騰訊向丁香園、掛號網分別砸了7000萬美元和1億美元,阿里大健康計劃推進的如火如荼,小米注資2500萬美元占九安醫療旗下iHealth股份20%。
但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認為,即便不與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合作,春雨醫生也將成為移動醫療行業最牛的公司之一。從外部觀察,成長為第一梯隊的春雨醫生走入了自我生長的軌道, 百度指數顯示,從今年年初其搜索指數已經翻了一倍,春雨對外宣傳今年的目標是有10萬名醫生注冊。
不站隊的春雨醫生,其底氣究竟來自何處?
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動用了近10人花費了一個月時間,將春雨醫生平臺上的數據全部整理了下來,共涉及18個科室20196名醫生,每位醫生錄入了包括名字、科室、醫院及醫院等級、性別、職級、免費咨詢次數、私人醫生單價、私人醫生購買人數、圖文咨詢單價、圖文咨詢購買人數、電話咨詢單價、電話咨詢人數、門診預約單價、門診預約人數在內的15個數據,總計錄入30多萬條數據。
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以上述原始數據為基礎,經過近兩個月的時間對數據進行清洗、核對、分析,最終形成了近百頁的分析報告,該報告從兩個大的維度、9個二級項、50個小項對數據進行詳細的剖析,全方位的展示春雨上的醫生與用戶的生態圖譜。
兩個大的維度為綜合分析、單項分析,其中,綜合分析維度下又分成了醫生、性別、收入、醫院四個二級項,單項分析維度則是對空中醫院和免費咨詢兩大類五小項展開。兩個維度共包含49個小項。第50個小項是對春雨醫生APP上數據瑕疵的分析。
我們試圖回答如下三個問題:
1、有哪些醫生注冊了帳號,他們來自什么醫院,來自哪些地區,又提供了哪些服務,春雨醫生是否如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被大量的非三甲醫院醫生所占領?
2、在各類平臺激烈爭奪醫生資源時,春雨醫生平臺上的醫生的粘性如何,即活躍度或者流失率如何?
3、春雨巨額融資加大補貼醫生的力度,那么醫生在其平臺上所獲得收入的大體結構如何,春雨支付占醫生收入的比例如何?
知名商業財經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摘編了報告里的部分內容,并在12月8日版的23版整版刊發,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在線問診對傳統醫療行業帶來的沖擊、春雨醫生所形成的護城河、未來的挑戰等。
以下是動脈網補充整理后的第一部分
一、理想改變現實 在線問診改變醫療
Brain Arthur認為,技術的演進塑造了人們的世界觀,同時也塑造了符合技術特征的社會形態與社會制度。看似無解的難題,往往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變得不再困難。
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認為,在線問診平臺如春雨醫生、紫色醫療等創業項目利用如淘寶上的好評機制等其他領域成熟的規則構建了一個理想中的醫患國:在這里,醫生的的經驗與知識價值、服務能力與獲得的收入是正相關的,而與其推薦的藥品銷售則沒有任何關聯。
春雨等類似的創業公司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好評機制等其他領域成熟的技術、方法引入醫療領域,有效的降低現有的醫患之間存在的巨大溝通成本。在線問診平臺的諸多創業項目中,究竟哪家真正蘊含了成長為偉大企業的基因,還尚需觀察,但互聯網醫療公司已經開始在改變某些事情,他們的戰略選擇、戰術動作都在對傳統的醫患溝通模式帶來更多的革新。
1、干干凈凈賺錢:醫生們在春雨上共獲得2077萬元收入
春雨醫生上各科室的收入來源情況,這些收入均得益于醫生們的專業技能和熱情服務
數據證明,春雨醫生上構建了一個良好的生態圈,醫生可以通過專業技術和服務水平獲得公平的報酬,優秀的醫生和良好的態度,可以得到市場的歡迎并認可。根據公開報道,春雨上已經出現一批月收入過萬的醫生。
動脈網將醫生的收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醫生回答的用戶的免費咨詢所獲得收入,該部分收入由春雨醫生支付,按照一條回復春雨支付醫生1.5元來統一計算;第二部分是空中醫院的醫生自我定價部分,該部分設定為醫生獲得全部的收入由用戶支付,不考慮定價折扣、春雨分成等因素。
2、年輕改變未來:主治醫師成為在線問診的主力,人數與收入均在前列
未來隨著年輕醫生逐步成長,他們將會把新的診療模式、醫患溝通模式快速的普及開。年輕醫生的線上收入一旦達到臨界點,譬如說線上收入超過了線下的主任醫師收入,那將對醫療行業職級制度、收入制度形成挑戰。
年輕醫生成為在線問診平臺的主力
醫生的四個職稱從低到高分別是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按照一般的情況,大學畢業的醫學院學生最快要到33歲才能獲得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一般年齡在45歲左右。
副主任醫師以后多數都成為各個科室的骨干力量,而主任醫師則由于年齡和經驗的累積,多數是類似領域或科室的領頭人,業務繁忙,同時,主任級醫師由于年齡較大,往往對新技術的掌握并不是第一波。
而主治醫師則是年輕人為主,在成為副主任醫師之前要經歷較長的時間,這也意味著他們對新的手段、技術更容易抱有開放的心態。
從上述醫師的分布情況也能看出類似的狀態,主治醫師的數量達到了9730位,占全部醫生數量的49%,而級別最高的主任醫師數量僅有1349位,僅占7%。
3、單病種的重度垂直:婦科、兒科、皮膚科、泌尿科需求活躍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在線輕問診最適合的科室是婦產科、兒科、皮膚性病科、男性泌尿科、整形美容科。從春雨離職創業的盧杰所創辦的紫色醫療即是從皮膚科切入。
春雨最初是從單病種切入,然后過渡到全科問診,隨著用戶數量達到數千萬的級別,他們轉頭重新推出優勢科室,強化單科的競爭優勢。從數據看,上述幾個科室在人數、總收入、個人最高收入、活躍度上均居前列。
婦科、兒科和皮膚科是在線問診的明星科室
而未來,上述這些科室將有可能誕生一批擁有巨量粉絲群體的網絡醫生,而他們的出現將有希望對傳統帶來巨大的沖擊。
在全部20196名醫生中,有7個科室的醫生超過1000名,分別是內科、外科、心血管、骨科、婦產科、腦神經科、兒科。
春雨醫生上各科室的總收入情況
按照科室排序,收入超過百萬的大科室分別是內科384萬元、婦產科299萬元、兒科248萬元、外科230萬元、男性泌尿科156萬元、皮膚科14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