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l-time dynamic
浙江省衛計委官網近日公布《浙江省醫師多點執業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醫療機構應當允許所聘醫師在法定工作日安排一天用于多點執業”,“在醫師多點執業的基礎上,探索實行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重點或緊缺醫技人員的自由執業,允許其在我省任一醫療機構內執業,無需辦理醫師多點執業登記手續。”兩條實質性的推動醫生多點執業的政策引起多方面的關注。
整個新規中,自由執業的探索這一款表明在未來的推出可能性大增,這對社會資本辦醫來說確實是較大的利好。對醫生政策門檻的去除有助于人才的自由流動,人才的自由流動也會推動醫療服務形態的改變,從而為醫改降低阻力。但是,只要中國醫療體制沒有從根本上進行變革,醫生多點執業政策可能收效甚微。
現階段的醫療體系下,公立大醫院集中了所有優質的資源。最優秀的醫生都集中在大型公立醫院不僅有編制和穩定的原因,大醫院病人多、設施條件好,更有利于醫生搞科研,提高職稱的獲取能力,而民營醫院和小型公立醫院則沒有這些便利的條件。多點執業的推出讓這些大醫院的醫生能在有著諸多保障的前提下去其他小醫院坐診,獲取體制外的額外收入。
目前放開自由執業針對副主任醫師及以上職稱以及重點緊缺人才,其實職稱較高的醫生并不是最有動力出來自由執業。這批人經驗豐富年齡偏大,已經在公立醫院建立了一定的地位,職業生涯處于穩定期,跳出來自由執業的可能性不高,更有可能的是劃出一些時間多點執業,受利益驅動可能性大。
從這個前提出發,即使多點執業最終完全放開過渡到自由執業,大醫院的優秀醫生也是不會離開原來的地方去民營或外資醫院的。因為,離開大醫院就意味放棄一切,未來只有一份高薪,而其他則基本都將失去。而且,目前由于醫療體制的不透明,公立醫院的諸多灰色收入完全抵得上民營醫院的高薪。自由執業對很多已經建立了名聲的醫生來說是沒有任何動力的。
最有可能真正自由職業的其實是在職稱上遇到瓶頸的中年醫生,這部分人經驗經具備,但上升空間有限,收入也不如老醫生那么高,他們處于職業生涯最黃金的時段,而且相對來講對編制看重可能不如老醫生那么重,因為他們并不是得到利益最多的。
不過,這些醫生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創業或者成為管理層中的一分子,但是,這與自由執業已經無關,這些醫生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看病,而更多的是去經營自己的業務。所以,多點執業只是有助于醫生合法提高收入、緩解民營醫院的人才困境,但并不能帶動醫療體系的根本轉變,也無法緩解當下的看病難和看病貴。至于能帶動醫學院畢業生進入醫院工作更是有點一廂情愿。醫學院的畢業生要是畢業后不能進入三甲工作,其醫生的職業前景已經非常暗淡了,大部分人最后紛紛轉行。而進入三甲的畢業生則需要多年的苦熬,根本沒有時間去多點執業。
醫生多點執業只是在形式上撤除了束縛醫生的藩籬,但本質上還是無法改變當下的現實。